春秋古易:何谓“生数”与“成数”

春秋古易:何谓“生数”与“成数”

《周易 系辞》:“参伍以变,错综其数。”传统易学认为,一二三四五为“生数”,六七八九十为“成数”,“生数”与“成数”是传统易学的两个概念。

河图之数: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;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;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;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;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”《周易 系辞上》把数分成天地数:“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”两者是一致的。

《说文解字》释“生”:“进也。象艸木生出土上。凡生之属皆从生。”始为生,表示开始、成长。

《说文解字》释“成”:“就也。从戊丁聲。古文成从午。氏征切。(注)徐鍇曰:'戊中宫成於中也。’”“成”为“就”,表示完成、结束。

那么河图的数字和《易传》的数字,就是表示水火木金土五行的始终周期,记录开始的数叫“生数”,记录结束的数叫“成数”。 水始于一,成于六,火始于二,成于七,木始于三,成于八,金始于四,成于九,土始于五,成于十,相隔五个时间单位,完成各自的周期。易经八卦是伏羲依据河图洛书创造的,应该就是对五行周期的系统化、细化,地球公转中相对太阳的位置,周期性往复变化,使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热辐射关系同步周期性变化,二者共同影响了大气层的温度,所以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时,划分为五个阶段,就是五行,五行对应四时。

用一至五标注天地阴阳生成的次序,用六至十标注天地阴阳结束的次序,是排序的序列符号,不是数字符号,先以符号归纳描述五行发展规律,实际上是文字的表意,再将时间标准化分割,度量五行运行的时间周期长度,才产生数的关系和数字的表达,是抽象之后的再抽象。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”包含了两层意义,一是对五行发生过程的文字表述,二是对五行数学关系的表达,这就好比以“青赤白黑”标志四季,是文字标记描述,然后再划分一季的长度,这是数学的表达,这也是分为生数和成数的原因。

相关推荐

正视差距!中国女足1-6不敌英格兰,历史首次无缘小组出线
《激战2》树懒女王事件攻略 树懒女王事件通关技巧详解
365bet足球数据直播

《激战2》树懒女王事件攻略 树懒女王事件通关技巧详解

📅 07-16 👁️ 4767
作为黄泉引路人,刽子手本该讲究一刀毙命,可为何要用十五刀?
外勤365老版本下载怎样下载

作为黄泉引路人,刽子手本该讲究一刀毙命,可为何要用十五刀?

📅 08-25 👁️ 2383